到底是曾手握权柄的何太后,严肃起来倒能镇住全场,大长秋迅速下去准备,不过现场依旧是乱糟糟的。
刘辩不清楚何太后此招到底是个什么法子,但如今只能听她的。
谁知这个时候,又有脚步传来,紧接着就是一道喊。
“陛下、太后,可否让老妇进去看看?”
太师王允拽着刘氏来了。
两人气喘吁吁,刘氏已经挽起双袖。
谁都没想到,王允会跑到椒房殿来,还把家中夫人拉来了。
王允顾不上行礼,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:“陛下,老臣以性命为夫人作保。”
经过这么一会儿,刘辩冷静了不少,沙哑着嗓音道:
“进去看,无论是什么办法,只要能将人保住就好,优先保大。”
周围安静了。
刘氏点完头,羽林军让开一条道,放刘氏进入椒房殿。
“皇兄……”伏寿看着刘辩,心里一阵抽痛。
时间又过去半个时辰,王允陪同在刘辩身边安慰着,让刘辩躁动的情绪安稳了不少。
刘辩注意到王允的气色不太好,或许是一路狂奔,加上心急过度,又站的太久导致。
“朕让人安排个偏殿,太师先去歇着吧。”
王允鼻子发酸,摇头道:“陛下在哪,老臣就在哪。”
刘辩看了他一眼,没再多劝。
又等待一阵,太后吩咐的东西准备就绪,刘氏也从里面出来了。
刘氏汇报道:“陛下,皇后骶骨狭而胎横,倒悬必使儿臂脱臼穿破胞宫,需以豆囊垫左腰,再缓缓正之,可使母子平安。”
难题摆到了刘辩面前。
一是太后所言的孝元皇帝时傅昭仪顺产之法,二是相信刘氏。
按道理来说,他应该毫不犹豫采用太后的方式。
但此刻,他觉得刘氏说的更有道理。
“去正吧,以朕的话为准。”
刘氏得到命令,转身进入椒房殿。
时间过去了这么久,再生不出来,怕是神仙来了都只能望洋兴叹。
刘辩又焦急的来回走动,途中再次传来禀告声。
“阳安长公主到。”
阳安长公主还未离开洛阳,刚到现场,见何太后情绪不太对,选择先上去安慰对方。
何太后外强中干,见到长公主,或许是想起了先帝,在她面前居然出现了小女人姿态。
慢慢的,现场人越来越多,深宫中太妃之类的女眷,也闻听消息而来。
各种乱七八糟的议论声接踵而至。
难产对于皇家来说,是极为晦气之事。
幸亏长公主在,何太后压不住的场面,长公主几道呵斥就压住了。
到底是桓帝长女,太妃们在其面前都不敢放肆。
刘辩无心关注她们,一门心思都在皇后身上,焦急的等待中,总算有了结果。
刘氏双手沾血出殿,喜极而泣的喊道:
“生了,生了,是名小皇子,已移入侧殿保暖,母子平安!”
王允浑身一震,带头高呼道:
“祖宗保佑,天佑大汉!”
刘辩推开挡着的羽林郎,笔直的往产房而去。
王允心里咯噔一跳,
现在产房可还不能去,急忙跟上拦住,苦口婆心道:
“陛下实在忧虑,可先入侧殿看看小皇子。”
炫书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