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,每到临近大岁时候,在军队中服役的许多现役士兵,在可能没有明显战争的情况下比如今年,各方部队也会酌情在年关给一部分士兵放两三天假,让他们可以回去跟父母家人一起过大岁。
毕竟现在军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,也是家中的孩子、丈夫、父亲等等。一年到头天天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在外面奔波征战呢,这好不容易到过年了,而且没有战斗,是可以让部分人休个假呢。
这也算是张富特批的一个小福利吧——不能说是张富首创,许多朝代诸侯也都会这样做。只不过在乱世里,很多诸侯可能要求更严格一些,不轻易允许士兵回家,以防突然发生什么战事,也要防止万一士兵跑了就不回来的现象。
蜀国因为有着比其他诸侯更高一档的军事福利,当兵的军饷,和各地民心归属更高一些这个原因。其实是不太怕士兵回去就不回来的,要不然不就成了逃兵了嘛,没了军饷不说,家庭地址朝廷也知道啊,你还能带着家人逃跑不成?
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休假,哪个军队也不可能傻到放走所有人,这不是完犊子了!休假也都是就近的人可以告假回去休息几天,因为每个人的假期很短,不支持那些老家距离较远的人回老家。
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,这是乱世,许多人连家都没有,这些士兵就算是放假了也无处可回啊,还不如不放假,在军营里面最起码还管吃管住,饿不死,冻不死,已经要比许多老百姓强了……
跟闲来无事的老百姓不同的是,越到年关啊,每个国家的朝廷官吏和君主都很忙。
首先各个地方官吏都是格外忙碌,因为他们需要将一年以来的收成啊、人口啊、户籍啊,税收啊,等等最基本的东西做一个统计和整理,然后交给上一层官吏处;然后还需要在各个地方准备过大岁的‘场面活’等等……
君主忙就更容易理解了,可不仅仅是民间会祭祀,国家的祭祀可是更加隆重且宏大!《左传》书中记载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祭祀与战争并列为国家头等大事。
祭祀是每个政权、每个国家、每个朝代都完全避免不了的东西,不仅没办法避免,而且都深受重视——‘这可是代表着下一年整个国家是否会风调雨顺的大事啊!’
在古代,祭祀是“君权神授”的象征,统治者通过祭祀天、地、宗庙、社稷,表明自己受命于天(“天命”),如周代“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山川”;又如汉武帝封禅泰山以宣示正统等。
还有就是国家统治的仪式化,历代王朝建立后,必先制定礼制,确立祭祀体系。更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体现,各朝各代祭祀的规格都是严格区分等级,如:《礼记》规定“天子七庙,诸侯五庙,大夫三庙”,体现宗法制度。
炫书吧